首页 > 一个人的宇宙里 > 040章 山与海的彼端

我的书架

040章 山与海的彼端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  “潘谷,如果你带上太阳能电池板,是可以走得很远。可是,这里没有大气层,也就没有电离层,我和行星车的通讯距离最多只有一百公里。

  超过一百公里,我就无法遥控龙骑兵二号了。你一个人去,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,尽早回来。”

  “我知道了。我最多会往前走10天,10天过后,不管到了哪里,发现了什么,我都会往回走。”

  ...

  潘谷坐在行星车上,向女娲和长沟农场挥手道别。

  这只是形式上的道别,女娲是电子生命,无线电波到哪里,她就到哪里。他们真正的分开,还在100公里以后。

  潘谷有些闷闷的,这好像还是从登上克洛罗斯号以来,他们第一次分开。

  女娲好像也一下子不会吐槽了。

  开出7公里以后,长沟农场就已经消失在地平线以下。

  独自驾驶着黄昏玫瑰号,无边无际的大地在眼前展开,来时的道路不断被甩在背后,潘谷终究高兴起来。

  对冒险和未知的渴望在他的血管里熊熊燃烧,他情不自禁的唱起了《日落大道》:“

  总是梦见云层之上飞过子午线

  分不清是黑夜还是白天

  带着装不下的期待匆匆的赶来

  我再想一遍

  想一遍

  我们寻找着在这条路的中间

  我们迷失着在这条路的两端

  每当黄昏阳光把所有都渲染

  你看那金黄多耀眼

  ...”

  多么应景的歌啊!

  猛然间一个充满寒意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:

  “哟嗬,还挺开心的嘛?”

  “哦,不不不,我没别的意思。我只是想说,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,却是人类的一大步!”

  ...

  五个小时后,开出了100公里的潘谷停了下来。

  他检查了一遍驾驶室内的设备,然后穿上巴斯光年出舱,又检查了一遍舱外的设备。

  最后,他对着摄像头那边的女娲比了一个“ok”的手势:“一切正常!”

  接下来还要卸下太阳能电池板。潘谷在原来的车厢后面又加装了一节新的车厢,两节车厢的空位上、车厢两边的挂架上,全部密密麻麻的堆满了电池板。

  这里一共有100块电池板,单块面积2平米,合计200平米。

  按每平米电池板质量40千克计算,合计8000千克。

  托黄昏星低重力环境的福,实际重量只有6.4吨。

  潘谷还额外携带了一吨水,除了饮用,也用来电解,给发动机供氢,给他自己供氧。

  整个行星车的总质量大约15吨,重量12吨。

  以20公里每小时的怠速行驶,每公里耗电量3度。考虑到行军包和电解水装置也要耗电,600度满电可以行驶180公里。

  200平方米电池板,每小时可以发电80度,发电期间行星车也要耗电,所以差不多8小时可以把电池充满。

  跑100公里当然还不是必须要充电,这是一次安全测试。

  回到驾驶室,潘谷脱下巴斯光年,从电饭锅里拿出几个保温的狗不理,一边啃,一边掏出一瓶剑南春,喝了两口。

  “你又酒后驾驶!”

  潘谷举起瓶子,对着镜头摇了摇:“不存在的,我身为宇航员,怎么会知法犯法呢?你看,我才下了一指!”

  ...

  3个小时后,充电完毕,潘谷又花了一个半小时收好电池板,重新踏上旅程。

  “女娲,再见!我不在的时候,记得把农场打理好!”他对着摄像头,使劲的挥着手。

  “不用担心农场,你要注意安全,路上不要开得太快,无论发现什么,都要早...”

  通话戛然而止,耳机里只剩下沙沙的白噪音。

  ...

  潘谷一直往南开,每开7个小时,前进到140公里,就停下来充电。充电需要6个半小时左右,这段时间他就用来吃饭和睡觉。

  把电池板搬下车,和收回车上,需要3小时。

  每个循环,大约17个小时。他称之为一个“工作日”。

  无休止的日照,让他生物钟很是混乱,只能靠固定的工作节律调节。

  他很怀念他在农场的床,尽管只是在石板上面铺上被子——他正版的床还在近地轨道上,但他至少有个厚窗帘,可以完全挡住阳光。

  随着他一路向南,太阳也越升越高。5个工作日后,他已经往南开了700公里,地面温度也上升到了41度。

  他估计,自己最多只能再朝南方走3个工作日。3个工作日还走不到头,就说明玫瑰平原的宽度超过了1100公里,这次探索就失败了。

  到了那里,地面温度会超过63度。这对行星车是个严酷的考验,而且行军包只是为明光铠设计的,要在这么高的温度下支撑一整个驾驶室的降温,实在是勉为其难。

  运气不错!又走了一个工作日后,潘谷终于看到了远处地平线上隐隐约约的山尖。

  他来到了玫瑰平原的尽头。

  两小时后,他已经停在了山脚下,仰望着头顶的山峰。

  山峰的颜色和平原完全不同,是纯粹而闪亮的黑色,就像黑曜石一样。

  潘谷用电锯切下了一片样品。

  驾驶室里,他对着光谱仪的分析结果自言自语:

  “看来我没猜错,黄昏星在潮汐锁定后还存在内热,还有火山喷发。没有了大气和水,喷发后的熔岩没有受到侵蚀,一直维持着原来的样子,直到现在。”

  这是一个庞大的火山群,无法翻越。往西看,山峰的高度看不出什么变化。往东看,有慢慢变矮的趋势。

  “往东走!”潘谷决定了。返回前,他差不多还有5天可用,相当于7个工作日,当然不能就这么回去。

  山势不断变矮,一个工作日后,终于只剩下一点低矮的余脉。

  前方的视野里,出现了一片广阔的低洼地。低洼地里,全是一片耀眼的白色,反光照得潘谷两眼发花。

  “那是什么?”潘谷隐隐约约有些猜想,却又不敢确定。

  来到近前,他三步并作两步跳下车,冲到低洼地边,踩下去一只脚。

  那种坚实的触感,就像踩到了白色的岩石。潘谷挥动电锯切了下去,这次没有黑曜石那样强大的阻力,就像热刀子切入牛油,碎末飞溅。

  回到车上,潘谷用颤抖的手把样品放在光谱仪下。事实和他的猜想完全一样:

  “女娲!你看我发现了什么?!这是盐,是盐啊!我发现了海洋,黄昏星上的海洋!”

  
sitemap